跳至主要內容

进击的巨人

Fuyuyu大约 11 分钟动漫番剧杂谈

进击的巨人主观杂谈

进击的巨人算得上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不仅仅在世界观上新奇的设定、人物丰满立体的塑造,战斗场面以及配乐的出神入化,还是中后期对前后期伏笔的回收以及尝试在更严肃更宏大的话题上的展开,都十分引人入胜。

笔者希望就今天巨人动画完结的这个机会,写下自己的想法。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以及主观观点。

fuyuyu.icuopen in new window

巨人是否真的烂尾了?

但是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是长期追漫过来的老观众,后面补番的新观众,即使在热爱巨人这部作品的人群中,对巨人的结局都有所争议。但是从笔者对互联网的观察与理解来说,一部分对巨人的烂尾评价仅仅是跟风的。但是这种风气从何而起,这就要看在谏山创给出最后几话(不包括加页)的结局,为什么让很多老粉破口大骂。

从一些视频评论区以及UP主对观点来看,在漫画放出的那段时间,大部分所谓老粉丝对这个结局是嗤之以鼻的,他们或痛骂艾伦是小丑,或纠结莱纳是变态,或质疑怪诞虫的设定突兀,质疑作者的三观。

这些观点,一部分来自于作品走向与老观众的想法不符,另一部来源于作者对这个结局有很多地方处理的比较仓促,导致大家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偏差。

艾伦是不是小丑,其实很明显,他在马莱篇发动地鸣后,的的确确从一个主角变成了一个小丑,一个战犯,一个屠杀者。艾伦的行为是绝对需要被批判的,就如阿尔敏所说,走出高墙却发动战争和地鸣的他们,是应该一起下地狱的。但是艾伦是不是小丑和作品烂尾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艾伦的行为在原作中皆有解释,那就是所谓的看到未来,这时候就有人质疑了,他控制戴娜巨人掠过贝尔托特吃掉自己的母亲,难道就是合理的吗?这其实可以用原作中艾伦自己的话来解释:“我做了很多很多尝试,但是没有用,这样的未来还是发生了”。虽然这种非线形的时空观很难有合理且让人接受的清晰说明方法,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艾伦影响不了历史,而他只是既定历史的一部分。不是因为他看到历史不愿意改变,而是他的所谓自由意志只能造就这样的历史罢了,那既然都会发生,干脆就让艾伦来吧。

在帕岛这样的处境下,不论是不是艾伦,不论在什么样的未来,我认为在这个世界观下,地鸣的发生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不论是艾伦、马莱,或是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个人,地鸣一定会发动,至于为什么,笔者会在文章的后面进行探讨。

很多追番的人,从自由之翼时期就对作品非常喜爱,对主角团以及同期生们都非常的喜欢,然而,作为笔锋一转将艾伦变成战犯的时候,一定是会有人接受不了这样的转变的,他们会认为作品偏离了“原来的道路”,作者就是为了恶心读者写下这样的剧情。但是作为一个从第一季一口气看到完结篇的补番老二次元来说,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只是在不停的思考和接受,而并没有对主角团产生额外的感情、依赖或者期望。我没有预设自己在帕岛或者马莱或者救世小队的立场。对于这样的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其他所谓人设的崩坏其实也很好解释,莱纳其实很早就展现了自己对王女的喜爱,而结局的仓促其实不影响细心的读者从中抽丝剥茧解读出作者的部分真意。当然,所有对作品太多细致的解读都可以认为是主观的过度解读,所以笔者不打算对作者的三观进行评价,而是单就从作品中能够解读出的教育意义来讲,我认为巨人并没有烂尾。

为什么地鸣一定会发生

有许多观点都分析了马莱或者帕岛的行为,但是只分析一方是不够的,我认为这个世界观,在根本上存在和平的缺陷,或者说这个世界观的人类,有着所谓自己的“原罪”,而这种“罪”,来自恐惧的驱动。

先来看看帕岛吧,帕岛岛艾人长期生活在巨人的恐惧之中,在墙破之后,这种恐惧又更加加深,看海之后,帕岛的人不仅没有得到自由,反而发现外面的世界对艾人和帕岛有着系统性的厌恶和恐惧。墙外的人想要侵略他们,所以他们在艾伦的指引下,率先发动了战争,直到地鸣结束后,岛内依旧被军政府所控制,发展军备,直到最后灭亡。最开始的恐惧,其还是有希望与其对应的,也就是驱逐所有的巨人,其实艾伦最后也做到了,但是后面的恐惧,来自整个世界,艾岛人并没有像更好的希望去发展,而是选择服从恐惧而大力发展军备,害怕被报复。

而对于外面的世界,不仅仅是马莱,在非艾人的世界观里,并没有将艾人视作同一物种来看待,他们恐惧,他们虐待,他们将艾人视作草芥,却又把他们当作工具,送他们上战场,培养少年兵。政府将这样非人道的事情当作家常便饭,而普通民众对这种压迫和歧视习以为常。没有人真正去尝试与艾人交流,没有人为艾人遇到的不公发声,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因为被艾人(巨人)支配的恐惧。而在岛外艾人的世界里,他们恐惧死亡,一心只想活下去,而有希望的人,被世界扭曲,像耶格尔医生一样的人,想要夺回始祖巨人,想要艾人恢复绝对的支配地位,促成艾尔迪亚帝国的复兴。

墙外的世界的人没有想过平等交流,遑论墙内的人。所有人都被“巨人”带来的恐惧支配了,不论哪一方,只要巨人还存在,那这种差异带来的恐惧就不会消失,而这种恐惧迟早会引发战争,而战争会带来地鸣。这种恐惧和差异,是作者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癌症,与现实世界不同,它是绝对的。不管是岛外科技发展,还是岛内军国主义膨胀,哪一方的发展都会带来更大的恐惧,而由于前面所说系统性歧视的存在,想要两边共同发展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猜疑链中的人无法真正进行交流。至于绝育论、威慑论,作品本身已经像我们展示了这些方法的失败,前者非人道,后者依旧依赖于非平衡的系统性的恐惧,只要一方有压倒性的力量,且互相敌视,那另一方迟早会奋起反抗。于我们世界相对平衡的核威慑不同,核武器能够做到确保互相摧毁,而帕岛和外界只能斗个你死我亡。

那么如果帕岛问题如此的无解,那作品的结局还有价值吗?或许我这种无解观点有种放弃思考的意味,人性是复杂的,世界上存在许多奇迹与巧合,或许有希望,能给这个世界观带来希望,但是作者他或许想不到,或许是不愿意落笔,他不愿意用简单的包饺子来写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互相理解的结局,而是放大人性中的阴暗,为我们展示仇恨与恐惧所带来的代价,来带给读者更大的冲击和和教育。

那么巨人这部作品带来什么教育意义

不能抛开加页看待这个结局。在救世小队一番努力过后,地鸣被阻止了,世界损失了80%的人口,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止帕岛最终选择了军事化,被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所裹挟,最后在可能数百年后再一次走向了战争,并被毁灭,而一个小孩,再一次走到了怪诞虫的树洞前。那是恐惧所催生的魔鬼。

当有人在遭受非人道主义的时候,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发声,因为沉默不语的我们,其实已经和施暴者同罪。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但是也要警惕受害者变为加害者,过去的恐惧催生了今天的恶魔,伤痛没有带来和解,而是在忘却历史教训后延续了仇恨的锁链。铭记历史,不仅仅铭记我们遭受的痛苦,更要铭记发动战争无法带来希望。可惜的是,历史一次次的重演,强者对弱者的加害,弱者对强者的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报复,延续着一次又一次仇恨的锁链,人来在一次次战争中并没有得到教训,而是不断互相伤害。

但是就像所有一切反站作品所表达的,以人类互相理解的希望为导向,还是能够看到未来的曙光,不论是高达作品中能够感应心灵的new type,还是巨人中阿尔敏对艾伦的劝说,都在诉说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但是不可否认,作者对战犯的清算仍然不够,一个消灭了8成人类的罪犯,还能在故乡安葬,或许这才是帕岛毁灭的最终原因。

其他一些想说的

莱纳以及马莱狙神

原作中塑造的“马莱狙神”贾碧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对于她的弹幕反应也十分有趣,在她射杀莎夏后,许多对主角团非常喜爱的人接受不了,对她恨之入骨,对她称之为“小恶魔”,“恩将仇报的家伙”。有的人甚至直接宣扬想要命换命。但是在贾碧在帕岛呆了足够久之后,她终于明白了两边都是一样的人类之后,她的醒悟和作为才有探讨意义。莱纳也是一样的,但是他和贾碧的起点都是帕岛对少年兵的洗脑,而对帕岛的背叛“我铠他超”,是在战争中一个士兵的觉悟。他们都不是决策者,在那样的成长环境中,只能催生出他们那样想法的人,看一个人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的,他们在战争中反思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而相反,艾伦则是纯纯的战犯,他或许能够做出选择,却向他自己的自由屈服了,做出了泯灭人性的决定。

评论区把贾碧和马尔科这样超脱出了原本立场的人,叫做走出森林的人,他们能够更客观的看待各方立场,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惜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环境,并不允许我们以上帝视角来解读这个世界,人不可避免地会有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预设自己的立场,不可避免地离不开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笔者私以为,我们多思考,多了解各种渠道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背后的立场,尝试去理解自己的立场与他人立场的区别,求同存异,寻找理解,而不是愈发走向偏执,而忽视了其他观点的存在,在双方理解了对方的立场后,才能借此进行交流。